:::
黃千芳 - 旅遊趴趴走 | 2012-08-22 | 點閱數: 958

第一天    台北-南竿環島<<馬祖酒廠及八八坑道、蔬菜公園、餛飩DIY、福山照壁、勝利山莊、民俗文物館、馬港天後宮、媽祖巨神像>> 開合

本日於松山機場集合,隨後搭機飛往~海上桃花園--馬祖,抵達後前往~ 


《蔬 菜  公 園》
山隴是南竿鄉介壽村的舊地名稱,此片蔬菜公園是馬祖少數的平地,經過重劃後,呈現出整齊畫一的農田景觀,反映出馬祖人樸實克儉的一面。
 
《馬 祖  酒 廠》
使用甘美清冽泉質所釀出的佳釀,讓馬祖酒廠聲名遠播,其中又以「八八坑道」系列高梁最受青睞, 來此可欣賞獨特造型的紀念酒。
 

《八 八  坑 道》
而充滿戰地氣息的八八坑道,冬暖夏涼,兩旁的老酒甕,配上不時迴盪在坑道內的水滴聲,又另有風味。
 
《餛飩DIY》
在山隴有出了名的一家萬家香小吃中的餛飩、家常麵,是遊客愛吃之外,其手工的餛飩、家常麵生品 ,不但已是地方鄉親最愛,也是民眾赴台或宅配贈送旅台鄉親火紅的伴手禮,近年亦有不少台灣遊客帶回煮食,打響了馬祖餛飩、家常麵生品知名度,現場將由老師父現場示範製作外讓貴賓亦享用自我完成的餛飩湯。
 
《福山照壁》
位於福澳村西南方福山公園的山頭,上書「枕戈待旦」四個三、四人高的大字,是遊客搭船訪馬的第一印象。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四十七年七月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銘刻於碑石上,這面精神標語雖然稱之為照壁,實際上是一座地上五樓、地下一樓的長方形建築物,之前作為「連江縣文建館」。展示馬祖風土民情、漁業資源、文經建設的發展歷史與沿革。
 
  
 

《勝 利 山 莊》
位在清水勝利水庫旁的勝利山莊,是一座將山壁開鑿後所建立的招待所,專門用來接待總統或高級長官蒞臨馬祖時之用。除的客房以外,坑道內別有洞天,還設有寬敞氣派的餐廳,每當總統蒞臨巡視,軍方都會安排在此舉辦餐會,發表談話。勝利山莊坑道內,配置有接待大廳、展示廳、客房和餐廳,以及一座裝飾用的七五山砲,軍方定時開放遊客進入參觀,讓遊客有機會一窺傳說中神秘的「總統套房」真面目。(若因軍方戰備因素無法參觀更改為民俗文物館)
 

《蟲弟餅製作DIY》

作法比較特殊,先取 1 斤在來米,加 6 兩黃豆一起磨成漿,並加少許鹽調味,再將特製的圓形小鐵鏟(蠣餅鏟)加熱,舀少許漿於其上,很快地就煎好一層薄皮,然後在中間放入由碎肉、熟的小米粉、牡蠣(生蚵)、生蝦仁等海鮮一起調味過的餡,最後於餡上再覆蓋一層漿,在上面加幾粒花生仁,待其下鍋炸過後,就成了黃澄澄引人垂涎三尺的蠣餅。
 

《雲台山軍情館》
位於南竿的雲台山標高248公尺,高度僅次於北竿壁山(標高294公尺),是南竿第一高峰,也是臺灣離島第二高峰,並己列為台灣小百岳的第98座,由於視野開闊,環繞視野幾呈180度,是登高遠眺馬祖列島與大陸的最佳景點。氣候晴朗時,不但東、西莒近在眼前,就連大陸北茭半島都清晰可見。
若登上軍情館遠眺可以展現出雲台山不同的風貌,在馬防部全力配合下,開放雲台山觀測所給本國遊客參訪,非但創造全新話題,也讓馬祖地區又增添新景點。現在的雲台山除了日間登高觀景、傍晚欣賞落日晚霞。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夜裡海風習習,尤其令人留連忘返。

《民俗文物館》
民國 91年重新整建的馬祖民俗文物館,為一地下一樓,地上四樓之建築。外觀融合閩東聚落房屋間錯落的特色,老酒罈、小窗、美人靠裝飾期間,閩東美學精華盡現於此。館內各層主題不同,從歷史起源、地形地貌、常民生活、語言文化、風俗建築,均有詳盡且豐富的介紹。 近年馬祖在考古上成就頗豐,本館一樓亦建置展示區,展出相關文物。

 
《馬祖天後宮》
馬祖地區香火最盛也最氣派的廟宇,據文獻資料推斷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已肇建,廟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為媽祖娘娘葬身的墓穴。請別忘了來此上香求平安。
 
 
 
《馬祖巨神像》
由365塊花崗石建構而成,寓有「365日、日日平安」之意,以及神像高度28.8公尺,正好是馬祖四鄉五島的總面積。馬祖全縣面積過去一直是以28.8平方公里為計算,但經過最新測量,實際面積為29.6平方公里。業者在媽祖巨神像上加上避雷針後,其高度亦為29.6公尺已申請金氏紀錄為世界第1高石造托燈媽祖神像,馬祖的地名與與媽祖的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從神象的興建中,即可瞭解到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因為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便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

 

 
這原本是我們晚上要住的地方但因冷氣維修中所以我們等到晚上7點就搬家了
 
 
無聊 --在餐廳中玩遊戲

http://pkg.lifetour.com.tw/images/blue_bar_bg.gif); font-weight: bold;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22px;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no-repeat; ">
第二天    南竿環島<<240砲陣地、馬祖風景管理處、北海坑道、馬祖故事館、蟲弟餅製作DIY、雲台山軍情館>>-東莒環島<<東莒燈塔、大埔石刻、大坪村大埔古村落、福正聚落、神秘小海灣>>-潮間帶生態-東莒燈塔觀星(四月起)-踩星沙(五月起)-賞螢火蟲(4、5月) 開合
 --:--享用飯店早餐。

 
--:--南竿環島。
 
《240 砲陣地》
曾經是反共前哨、復國跳板的馬祖列島,擁有一大堆看不完的戰地史蹟,也是來到馬祖旅遊的觀光客最想一窺究竟的「禁地」,位於南竿島上的240大砲,是目前已開放參觀的戰地設施中,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參觀者莫不動容。全國最大口徑,直徑有24公分,一次要 十二名弟兄來操作,,有馬祖鎮島之寶稱號的超級榴彈砲, ,1995年最後一次試射之後就沒再發射過,不過,巨砲依然堅守崗位保衛台海的安全。(若因軍方戰備因素無法參訪予以更改參觀為大漢據點)
 
 《北 海  坑 道》
把堅硬的花崗岩鑿成井字型交錯的坑道,還能容納百艘艦艇,真可說是鬼斧神工的蓋世之作,這也是金馬地區最大的坑道碼頭。深長的地底世界透著一股神秘氣息,配上坑道內的腳步聲、拉長的身影、水道徐徐的波動,氣氛令人著迷。
 
《馬祖故事館》
馬祖故事館位於馬祖日報社的社址中,民國 94年馬祖日報社提出了興建報史館的構想,後來獲得文建會補助經費,將報史館的概念延伸成為「馬祖故事館」,豐富了展場的內涵。故事館陳列戰地政務時期馬祖的文物、照片,讓遊客得以步入歷史時空,體會戰地時期的馬祖生活情境,感受兩岸對峙下的前線氛圍 。
 
 
《東莒燈塔》
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所建造的燈塔,「年資」已逾百年,屬於二級古蹟,白色身影多年來屹立不搖,是東莒人心中永遠的精神指標。 
 
 
《大埔石刻》
在民國42年被發現,後經鑑定為三級古蹟,是馬祖以往常受海盜侵襲攻略的重要見證。四周有涼亭、沙灘、將軍廟,景絕佳。原文『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69名於東沙之山 ,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計41字。 
 
 
《大坪村大埔古村落》
位於東莒島南半部,依其轄地「大埔」「熾坪」各取一字而稱之為大坪村,其中大埔聚落數十戶方正的閩東建築,成梯形矗立在崖邊,深具觀光潛力,縣府已將其納入聚落保存區善加保護。 
 
 
《福正聚落》
曾經是東莒人口最多的村落,但其命運與大埔聚落一樣,面臨嚴重人口外流問題,目前僅剩幾戶人家居住於此,依山面海的福正聚落,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雖然已經凋零,但是仍然保留著過往純樸的風貌。 
 
《神秘小海灣》
是個海蝕奇特地形原為小額貿易年代上貨處,岩石被海水長期侵蝕,挖出了一條溝,而這個溝之前,正好又有一根短短的柱狀岩石;呂洞賓、何仙姑是神,就算是留下來的腳印都超巨大,因此,身體器官很大也就不奇怪了;會出現這麼巨大,又剛好一對的男女性徵,據說就是他們正在激情演出了。 
 
 
 
《東莒潮間帶》
潮差可以達到7.3公尺,比一般台灣海岸的2、3公尺高出1倍有餘,也因此讓這裡的魚類與潮間帶生物非常豐富,特別冬天時節,處處都是鱸魚窟,隨便釣勾一下就是一堆魚。如果不會釣魚,只要到潮間帶走一走,特別是「永留嶼」這邊的潮間帶,各種花蛤、淡菜、海膽、觀音螺、九孔、石蟳、佛手、海鋼盔等等就會一一呈現眼前。  
 
 
《東莒燈塔觀星》
東莒位在偏遠地區,因為偏遠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發展的比較慢,也正因為如此反而造就了絕佳的觀星條件,在這裡我們遠離了塵囂,沒有太多的車輛,也沒有充斥著霓虹燈,每當夜幕低垂伴著你的就是美麗星空以及涼爽的海風。
天氣晴朗時,漫步在晚風徐徐的海邊,往前看是一片大海,抬頭仰望就是滿天的星光,就連銀河都能印入眼簾,在滿天星斗下漫步,你一定能感受到它帶給你的浪漫跟幸福喔。
 
《踩星沙》
其星沙實為渦鞭毛藻在受到壓迫後才會發出點點亮光,發光的形式類似螢火蟲,就像是海中的星星。馬祖有多處海域都有渦鞭毛藻出現,當地人俗稱星沙,多於春、夏兩季出沒。夜晚漫步於沙灘中的驚喜令人永生難忘。
 
 


第三天    東莒-南竿-北竿環島<<壁山觀景、橋仔漁村(漁業展示館) 、魚麵DIY、芹壁閩東古厝(贈送下午茶)、大後山戰爭和平紀念館、生態導覽>>- 台北 開合
 --:--北竿環島。

 

《壁山觀景》
濱海而立的北竿機場、晶瑩細緻的塘後沙灘、熱鬧繁華的塘岐街道,及附近島嶼螺山、蚌山、無名島、峭頭、大坵、小坵等,盡入眼簾;霧季時,山頭在濃霧籠罩下隱約縹緲,猶如置身人間仙境。
 
 
 
《橋仔漁村(漁業展示館)》
村內設有漁業展示館,陳列傳統漁具,並介紹漁業作業方式,以及馬祖當地風俗習慣,如服飾、飲食等文字解說。
 
《芹壁閩東古厝》
也有人形容此處有如地中海般的風光,一座座石頭屋屹立在臨海陡峭的山坡上,風景絕佳,號稱全國國寶級石頭屋保留最完整的閩東建築區/近眺烏龜島。 

《橋仔漁村(漁業展示館)》
村內設有漁業展示館,陳列傳統漁具,並介紹漁業作業方式,以及馬祖當地風俗習慣,如服飾、飲食等文字解說。
 
 
 《魚麵DIY》
從前馬祖漁獲豐富,當地婦女為延長魚獲的保存性,而將魚肉加入太白粉與鹽巴製成「魚麵」而成主食,手工自製的美味廣為流傳,也成為馬祖特有的美食名產。
 
 
《大後山戰爭和平紀念館》
此紀念館位在北竿後澳村後方大澳山,全區佔地38.8公頃 ,是馬祖整體戰地景觀與歷史風貌具體而微的縮影,工程規劃以地區的軍事歷史、戰爭知識、模擬軍事陣地、冷戰時期東太平洋防線等角色等,作深入發揮,並運用馬祖豐富之戰地風貌與歷史背景,引領遊客體驗與感受「前線戰地」的氛圍。

《馬祖生態導覽》
馬祖土壤貧瘠,多裸露地,歷經軍民大力栽樹植林後,今日馬祖除了巖壁島礁之外,都有植被覆蓋。當時造林的主要樹種有相思、苦楝、木麻黃、銀合歡等,映照著過去駐防阿兵哥的心情寫照。此外,因為地理位置較接近中國大陸,可見到一些與台灣相異的物種,且因島嶼特性而逐漸演化而成的原生種,如紅花石蒜、圓蓋陰石蕨、馬祖卷柏、馬祖百合、馬祖石蒜、野生蘄艾、狗娃花等等。搭配常見的野花如裂葉月見草、長萼瞿麥、曼荊等在山坡與海灘遍地綻放,妝點馬祖四季容顏,甚真美麗。

--:--隨後前往機場,搭乘飛機,返回溫暖的家。

:::

文章類別

即時留言簿

即時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