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創作工作坊」於2012年7月14日展開為期六週的課程,首次邀請 了公民記者胡慕情,說明報導文學、新聞的概念,帶領學員思考媒體的價值與意義;並且介紹報導文學的基本框架與元素、到現場應有的態度,以實際經驗為例,告 訴學員撰寫報導文學的方法。最後,胡慕情更鼓勵學員觀察、記錄,持續不斷創作──從「說一個故事」開始。
由國立成功大學桑林有機研究室、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台南市社區大學主辦的「鹽水溪 與嘉南大圳流域志工培訓工作坊」,於2012年7月14日,展開為期六週的報導文學創作課程,地點在家齊女中。第一次為概念說明課,邀請公民記者胡慕情, 以「作為一個人,就是說一個故事」為題,說明「報導文學」與「新聞」的內涵及寫作方法。
「報導文學是什麼?」「你相信新聞嗎?」胡慕情一連串的提問,讓學員深度思考媒體的價值與意義。
報導文學同樣有人、事、時、地、物等元素,但會受到新聞要素的影響,而有其框架。她提到:「新聞是框架出來的,而即使要有一個框架,也要到現場去了解,親自了解狀況。」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媒體,只要不斷提問,並以5W1H的方式思考、寫作。
她以國光石化的議題為例,就生態、經濟面找出自己寫作的框架,進一步界定問 題,從環評報告書開始蒐集資料等步驟,用實際經驗告訴學員撰寫報導文學的方法。於現場了解的過程中,胡慕情也認為「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現場的元素、 小人物說所的話,並記錄下來,而在這些人物背後,正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最後,胡慕情說:「即使哭泣無濟於事,我們還是會哭泣,還是應該哭泣,並且繼續寫下去。」以此鼓勵學員,以準備且開放的心,捕捉現場一切細節,觀察、記錄,寫就對了。
西 元2012年07月14日「映象‧記憶‧河流─鹽水溪與嘉南大圳流域紀錄志工培訓工作坊」報導文學創作班。報導文學創作班第一天上課,邀請公共電視文字記 者胡慕情,說明報導文學、新聞的概念,帶領學員思考媒體的價值與意義;並且介紹報導文學的基本框架與元素、到現場應有的態度,以實際經驗為例,告訴學員撰 寫報導文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