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有著古老的味道,在老街古巷隨意飄浮點染。在街角、在老屋、在傳承三代的吃食、手藝,都可以觸摸到這座有著古老底蘊的老城故事。
有太多這座城市的故事可看可講,這一百年的春,我們用腳、用眼、用心、用情來認識這個城市。尋訪府城有著故事味的私房老景。就由禾寮港揚帆一起來ㄛ~~~
講 師:黃玲 老師
時 間:100年4月2日(六) PM3:00-5:00
集 合 點:公會堂(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15:00
步行路程 :吳園(公會堂) → 蕃薯崎小南天 → 萬福庵 → 開基靈祐宮 → 忠義路 → 中成路 →
禾寮港遺址 → 遠東百貨公司 → 吳園
簡 介:
1.吳園&公會堂&柳屋:
明 鄭時期何斌的庭園。1830年(道光10年)由鹽商吳尚新重建,與當時板橋「林家花園 」、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臺灣四大名園。依地勢高低興建,並聘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設置「仿飛來」假山。園區內假山綿延、閣台水 池、綠木紅花,美輪美奐,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
俗諺:「有樓仔內有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有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
臺南公館(臺南公會堂)吳園的園林前方於1911年(明治44年)被改建,是臺灣最早創建的
公共集會功能的建築,也是當時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中華民國政府據台後,改為中山堂 ;1955年(中華民國44年),改為省立社教館。
吳園建築本身,只侷限於臺南市區一隅,僅剩「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捲棚歇
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部分庭園。雖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和從
前有些差異,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仍維持一定的型制。整體言,還保有部份的傳統
閩南園林風格。
柳屋:柳屋料理約建於日治昭和九年,為台南市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木造的魚鱗板外
牆面與室內低矮的房間,日本風味十足,雅緻而簡單。
2.小南天:主祀福德正神,傳荷蘭據臺灣建禾寮港街時已有此祠 永曆二十年寧靖王覽勝於此以流水潺潺溪山峰緩拔清爽秀麗悠靜雅緻實南天勝地因顏之曰小南天。
3.開基靈祐宮: 俗稱「小上帝廟」。傳說該廟之香火為國姓爺鄭成功渡台時的官兵所攜而來,年代甚比台南鷲嶺北極殿還早。靈祐宮原座向為座西朝東,於日治昭和七年(西元 1932年),因「明治公學校」為擴充校舍,令原有位於學校內之正殿遷移,並將整座廟宇本體反向建築,成為現今座東朝西的建築。
4.萬福庵&照牆:萬福庵建於明永曆年間(1647年~1683年)原是明鄭成功部將阮駿的府邸。而阮夫人在丈夫戰死、兒子死於傳染病後,便將此改成齋堂,誦經禮佛。後人將其故居改為「阮夫人寺」,內祀觀音菩薩。清嘉慶11年(西元1806年)重修,取其原名諧音改稱「萬福庵」。
庵前的照牆(萬福庵照牆)因保原建築物,所以具保存價值,為三級古蹟。以紅磚為材料,
採豎砌的方式,內百幾層紅磚成45度方同斜砌。屋頂為二重脊,以薄磚、石灰砌成,屋角曲線平緩,一般的廟宇則是高高的燕尾翹脊,或單重、或雙重,為典型的古老建築。
廟埕前有棵百年的老榕,因樹瘤的形狀像是攀爬的猴群,傳聞因「得著大聖靈氣,漸漸結成樹
瘤,影成猴小群」,故賜名「猴靈樹王公」,而萬福庵內也供奉著齊天大聖。
5.遠百公園店:原為四春園及圖書館之所在。
14:00-17:00
地點:台南舊城區(中西區)
參加人員:力漢建設住戶、工作人員、住戶親友共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