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古蹟——糯米橋
糯米橋位在北港溪上,為北港村通往眉原,惠蓀林場必經的大道上,是先民用古老的方法建造所遺留下來的百年老橋,其建造的材料以溪石為主,並以紅糖、糯米、蓖麻混合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橋面平直,橋面下呈數個圓拱形,橋墩則呈橢圓形,整體造形古樸,83年內政部已公告列為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的橋樑古蹟,也是台灣目前僅存三座糯米橋之一。
糯米橋的美
糯米橋寬約5米,高約20米,長53米,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雄偉典雅,造型極具藝術之美,為畫家及攝影大師之寵兒,橋旁並有一空地,每年北港村皆在此舉辦盛大活動,不僅有美麗的燈橋、還有許多國姓鄉的大小團體參與表演、以及農特產品展售,而熱情的北港村民也是這裡的特色喔!
心得
去的時候,橋的下面非常漂亮,可是上面有一點點奇怪,根本不配橋的下面。
清水岩寺簡介
社頭清水岩寺與南投縣的碧山岩、花壇的虎山岩,並稱為中部三大名岩,寺內「清水春光」景色,向為彰化八景之一。
該寺初建於清雍正年間,原為一小茅屋乾隆10年(西元1745年)由覺通禪師募建,供奉釋迦牟尼及南海觀世音,嘉慶24年、光緒10年都曾重修過。其建築與花壇虎山岩相似,庭外有一護牆圍繞四周,殿前有一涼亭,名曰「春光」,並有一[龍池]。
殿內古匾、古聯很多,如乾隆年間的「南海慈航」,道光年間的「慈雲廣被」,此外,光緒年間的「清水春色」等,如今都已成廟寶。
嘉慶年間的木聯、道光年間的八仙桌古對聯等,至今保留甚多,實不愧古廟之名,令人流連不已。
由於寺廟規模日漸擴大,原有房舍不敷使用,便在寺廟左右兩側增建白色平頂房舍,供辦公待客之用,樣式雖屬現代,尚稱幽靜典雅。
心得
我覺得這個地方最好玩的東西是甘露泉。左邊的水是要幫佛洗澡。真的很有趣。
惠蓀林場歷史
惠 蓀林場位於南投仁愛鄉,但是~必需要由國姓鄉進入,是中興大學農學院所屬四大林場,也是全台最大規模的原始森林,景觀與原生植物種類兼具教育與賞景功能。 日據時代,原屬南投廳官有林,民國5年8月移交東北帝國大學農科演習林,民國7年3月又改為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演習林,設辦公地址於今之埔里鎮。 民國34年12月臺灣光復後,由農林處林務局接收。35年7月,改組成立第三模範林場,直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民國38年8月臺灣省政府代 電移交給本校前身臺灣省立農學院接管,改名為能高林場。合併本處早有之新化林場、東勢林場及文山林場,成立演習林管理處,處址設在該場原辦公處埔里鎮, 民國43年8月本處遷至臺中市校本部,民國52年林場辦事處遷入該場之第三林班關刀溪,原址成為林場連絡處,民國56年5月1日為紀念中興大學校長湯惠蓀 先生,於55年11月20日視察林場育林工作,登山殉職於林場,遂改名為惠蓀林場。69年修正組織規程時,亦更名為【惠蓀實驗林場】。
心得
去的時候,都在下雨,沒有辦法玩很多東西。晚上,吃飯前,我都沒有事情做,只好拿著雨傘,逛一逛惠蓀林場。
隔天我七點二十八分起來,七點三十分吃早餐,很趕吧!吃完後,我們就去逛一逛惠蓀林場。因為下雨,所以,鞋子裡都濕了,早知道就穿登山鞋。
神仙島簡介
神 仙島遊樂區後有孔雀山,且面向北港溪,整個園區就是沿著北港溪而 建,有山有水,不管是智者或仁者都會愛上這裡。說到這神仙島由來,那可就真的可以說是緣份,早期這裡尚未開發時,常有學生在此露營,山林間的雲霧飄渺,讓 這群學生常常覺得,是在處處藏有神仙的世外桃源,因此這神仙島的名稱就這樣的被叫開了。處在北港溪大轉彎的神仙島擁有水流急且快的河道,且深又廣,讓很多 是對他是又愛又恨,而橫跨在北港溪上的神仙橋,就是遊客們最愛停駐的地方,是它帶著所有的遊客們進入這北港溪的美;而背面的孔雀山,卻是一個林木茂密的山 林,斷腸小徑來回穿梭在其間,不管是健行、露營或是登山這裡可也都是一次可滿足。園區內也有住宿的地方,但是房間數不多,遊客們可得早先預約,才有機會在 神仙島上,過著神到般的生活。
心得
神仙島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空氣很乾淨,水的聲音也很好聽,是一個可以讓人放鬆的好地方。
玫瑰/山都農場簡介
位於普台中小學對面的坡地上,山都農場擁有眺望優美埔里盆地的最佳視野景觀台。
在這裡,可以一覽埔里週邊綿延的重疊青山。放眼望去,有著國畫似的遠近漸層之美的遼闊天地,頓時能讓人心生歡喜,讚嘆不已。
埔里盆地地理生態環境的最佳位置,喜歡寧靜、禪思的人,也可以把此地當成私房景點,俯瞰遠處靜謐的大地,慢慢在眼前展開,大自然在此營造出一個可以遠觀怡情,也可以細細品味養性的特殊環境。
心得
去的時候,我們要走一段路。這一段路,對阿嬤來說,有一點點難,所以,阿嬤辛辛苦苦的爬上來了。當阿嬤上來時,因為阿嬤很厲害,所以,大家都開始拍手了。
上面往下看的風景真的很美。而且,裡面到處都是玫瑰,味道香香的,又很可愛。一邊玫瑰茶,一邊聊天,一邊看風景,真的非常的舒服。希望開學時,可以早點寫完功課,像這樣出去玩。
桃米生態村紙教堂簡介
一 棟不可思議的紙管建築於2008年9月21號在桃米社區中開放啟用,其實這並不是一棟新建的建築,它的來由與桃米人有著深切的關連-地震。在1995年的 日本阪神大地震後,一位建築 師阪茂 先生為倒塌的鷹取教會建造了一座紙管教堂,現在這間象徵著地震重建意義的紙教堂帶著不滅的精神遠渡重洋來到了桃米社區,沿續它震災後重生使命。
紙教堂落在青綠的草坪上,進到紙教堂內共有五十八根紙管支撐起整個教堂,室內與室外的長管椅也都是用紙製作的,教堂裡使用溫暖的黃色燈系,給人一種溫馨沉靜的感受。
心得
去紙教堂時,我有看到學校美勞老師的版畫。一開始,我覺得有一張版畫很眼熟,好像是老師刻的,所以去看名字。沒想到我沒猜錯,真的是老師刻的版畫。因為那天下雨,所以沒有玩很多,只有玩一點點而已。希望沒有下雨,不然可以玩更多東西。